欢迎来到餐饮调研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服务 >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4-12-25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2月10日(周二)15:00,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五场。今天我们专门来到深圳,就深圳市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这个专题召开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这场发布会是我们国家卫健委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也是今年的最后一场。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请来了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和罗湖区以及医疗机构负责同志,请他们介绍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有关情况。

      参加今天发布会各位发布嘉宾是: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先生;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先生;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女士;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先生;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先生。

      请他们共同来回答记者的提问。

      下面就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谢谢主持人,广东素有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请问广东省是如何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谢谢!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广东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干字当头,站稳人民立场,以改革助推健康广东建设。

      一方面,我们努力在“学三明、抓落实”上下功夫。强化政府投入保障,2022年以来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每年2000亿元左右,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10%左右,提高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同时我们强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做实“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路径,完成500多个药品和10余类耗材省级集采,平均降幅超过40%。2022年以来,全省调整价格项目3461项;修订或新增600项,持续优化价格结构。目前,全省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5%,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地区卫生总费用比重保持在26%以下。

      另一方面,我们努力在“学三明、出经验”上下功夫。中央财政支持的广州、惠州2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推出一系列群众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比如说广州市用数字技术、统一平台解决检查结果互认“认什么”“怎么认”“不愿认”问题。我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着力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还有,深圳罗湖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佛山顺德健康共同体建设等经验也得到推广;茂名的高州、清远的英德等地打造县级医院“龙头”,让患者能在县域内基本解决看病就医问题。

      我们将持续学习三明医改精神和做法,结合广东实际,因地制宜地推广拓展,促进医改取得更大实效。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谢谢主持人,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被赋予以地市为单元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要求,请问广州是如何落地实施的?谢谢!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

      

      谢谢您的提问。广州是改革开放前沿地和国家中心城市,也是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所在城市,我们以项目为抓手,激励引导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争当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排头兵。

      一是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由一位副市长同时分管三医,定期研究三医,有力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近三年,全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合计超1000亿元,重点支持高水平医院建设、诊疗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

      二是促进三医协同发展。2018年以来我们开展两次大规模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累计调整5554项,逐步理顺比价关系。对国谈药品等创新药实行单独支付管理,对使用创新药械、创新技术的病例申请特殊病例支付。广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团采购(GPO)交易平台牵头全省集采工作,医用耗材价格平均下降60%。

      三是加强待遇编制保障。一方面,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注重固定薪酬占比、医院内部、不同级别医院“三个结构”平衡,市、区两级公立医院人员平均薪酬差距缩小至5%以内,并不断提高薪酬固定收入部分的占比。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编制投入,近年来,我们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编4159人,为3家市属医院增编282人,有力提升医务人员归属感。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深圳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又有哪些创新机制?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

      

      谢谢您的提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深圳的使命任务,深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学习“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的三明医改精神,打造健康深圳,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我们采取了三方面举措:

      一是定好“干”的导向。在市级层面由一名市委常委来统一分管“三医”工作,将健康深圳、医改工作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等两个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区联动、强力推进医改工作机制。

      二是定好“干”的路径。我们“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落实48批次药耗集中带量采购,承接3批次省际联盟集采,开展7批次耗材价格谈判,节约采购金额140亿元。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调整了近5000项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价格,重点支持护理、儿科、中医等学科的发展,提高的部分主要由医保基金来承担,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4.4%。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付费的病例占比达到99%以上。我们还建立国谈药、“岭南名方”等医保单独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入院。

      三是定好“干”的支撑。“十四五”以来,整个市级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亿元,年均增长11%。建立“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公立医院投入保障机制,在全面落实政府六项基本投入责任的基础上,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运营、科研、教学、人才引育投入力度。2023年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达到27.4%,全市公立医院均没有负债运营。在这里我还特别讲一下,我们深圳在推进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化方面也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且在香港成功运用到境外医院的评审评价中。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罗湖医改”曾作为深化医改的典型经验。请问近年来,罗湖区采取了哪些新的举措,取得了什么新成效?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

      

      谢谢您的提问。罗湖医改开始于2015年,一直是区政府的重点改革任务,以基层为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我们目标就是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强化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我们将5家区属医院、48家社康机构整合成统一法定代表人的紧密型医院集团,实现一体化管理,组建医学检验、放射影像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让老百姓获得品质相同的服务。建设集团老年病医院、中医院康复分院,补齐辖区护理、康复等接续性服务资源。此外,对辖区27家社会办社康机构统一管理和考核。

      二是强化社康机构能力建设。我们高度重视社康机构能力建设,保障社康机构基本建设、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2017-2023年,社康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由844平方米增加至1081平方米,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从2.1名提高到7.2名,社康诊疗量占集团总诊疗量的比例从39.9%上升到62.4%。

      三是优化强基层引导机制。我们实行分级财政补助政策,对于社康机构的门诊补助标准高于医院,对专家下社区实行额外绩效补贴。将健康素养、健康社区建设、托位建设、传染病防控等指标纳入各街道绩效考核,同时以医疗质量、公共卫生、居民健康管理等内容为主,建立以健康效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医疗集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集团的薪酬调整、领导班子选拔任用、财政补偿等挂钩。支持集团统筹使用人员,社康全科医生待遇不低于集团医院专科医生平均水平。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新京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想问一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探索,以及怎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谢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

      

      谢谢您的提问。医院自2012年运行以来就实行一套全新的人事薪酬制度,并持续优化调整。

      一是实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的人事管理制度。在核定的人员总额范围内,实行“自主设岗、自主定薪、自主招聘”,让“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此外,还持续优化了结构,设立了医生辅助岗位,增加了护理人数,2023年,医院床人比、医护比达到1:1.9和1:1.5。

      二是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酬、责薪相适、绩效管理”的薪酬体系。建立“固定为主、绩效为辅”的分配制度,员工固定薪酬占比约70%,同一职系、薪级的员工在不同科室的固定薪酬相同,保障儿科、全科、产科等相对弱势科室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同时,在绩效考核方面,以员工工作表现、成本控制、质量与安全、患者满意度为主,与科室的创收、药耗收入脱钩,激励员工履职尽责,促进临床服务数量和质量并重。

      三是理顺不同职系、不同科室的分配水平。一方面,根据医疗、医技、护理、行政人员岗位,分类核定固定薪酬,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医生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设置综合加权系数,调整不同科室之间同岗同级人员的绩效工资差距,目前,普遍控制在1.8倍以内。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想问一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深港合作的医疗机构,请问医院在推进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和提升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及有什么样的成效?谢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

      谢谢您的提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先行先试,探索与港澳的医疗规则衔接,推动“医疗、药械、人才”互联互通。

      一是医疗通。作为内地首家香港医疗服务费用异地结算单位,承担实施香港“长者医疗券”计划、“病人先导计划”,已累计服务港籍患者16.7万人次。率先探索救护车跨境通行、人员签证与跨境执业等规则贯通。

      二是药械通。作为全国首家“港澳药械通”试点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医院已获批使用27种进口药品、17种进口医疗器械,累计使用超5000人次。试点经验已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45家指定医疗机构。

      三是人才通。建立香港医生与内地高级职称评审接轨的认定机制,37名港籍名医获评正高职称,实现在岗位聘用、科研立项、学科建设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同时,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在临床肿瘤等7个专业开展试点,遴选9家医院37个专培基地,共有121名学员入培。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在深化医改过程中,深圳在体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方面有什么样的做法?谢谢!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

      

      

      谢谢您的提问。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改革成不成功的重要标准。2023年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16.2%,群众就医负担大大减轻。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我们将83万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纳入到保障范围,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参保率达97.6%。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普通的门诊最高报销80%,像恶性肿瘤等门诊大病最高报销90%、住院费用最高报销95%。我们还推出“深圳惠民保”,理赔超15万人次、理赔了3.6亿元,报销覆盖庞贝病等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

      二是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启动“编制池”改革,解决高层次医学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入编问题。推行人员总量管理,努力实现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拓宽财政、医保、价格等薪酬保障来源,优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医院不同科室之间薪酬的差距,逐步缩小奖励绩效工资占比。整个2023年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达到52.1%。

      三是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全市70%的社康机构开放了午间门诊和夜间门诊。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试点。所有的市属医院均设立“一站式”群众诉求服务点,对群众的投诉“接诉即办”,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更放心。回答完毕,谢谢!

      

      羊城晚报记者: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文件,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我们了解到广州很早就开展了相关工作,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广州自2017年启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目前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区域”上实现全面覆盖。最早我们在市属医院、部分区先行试点互认工作,逐步覆盖全市各个区。截至目前,全市300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互认平台,包括109家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1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以及25家社会办医疗机构。此外,也连通全省除广州外的其他20个地市。

      二是“机制”上形成合力。统筹市级卫健、财政、医保等部门协同推动互认的工作,卫健方面,搭建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明确互认项目和互认流程,打通各医院诊疗数据的共享接口,在国内率先采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互认信息上链存证。财政方面,对试点医院予以经费的激励。医保方面,市医保局将医疗机构互认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医保分级管理等级评定和医保年度考核等考评范围,根据互认节省费用情况,医保资金清算调节系数最高加成5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共有255个检查项目、1181个检验项目纳入互认,全年已实现互认196万次。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针对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请问广东省是如何推动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谢谢!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广东是一个人口大省,医疗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但是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我们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主要采取以下方面措施:

      一是统筹配置,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我们组织5家国家和省级医院,“一对一”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市级医院,努力提升市级医院专科医疗服务水平;我们也组织73家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全省113家县级医院,做强县级医院;采取巡回医疗队等一揽子方法,每年派出超过1.2万人次的临床专家下基层。

      二是服务同质,让县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立得住”。在县一级,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改造建设189家县医院,发挥县域“龙头”作用,建成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急诊急救中心”,规范建设肿瘤防治、微创介入、重症监护等五大“临床服务中心”,让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在县域内就近救治。在乡镇一级,我们着力提升47家“人口大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改造建设127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村一级,建好2.5万家村卫生站,努力让村医收入有保障、村民医保能报销。

      三是数字赋能,让线下线上诊疗“联起来”。全省所有三级医院、90%二级医院可以实现预约诊疗、手机付费等智慧医疗服务,日间病房也覆盖了所有三级医院。“粤健通”电子健康码在省内2675家医疗机构能够一码通用。目前,近80%的三级医院预约诊疗时段可以精确到30分钟以内,检验检查报告大部分可以在手机上查看。

      这些年,全省县域内、市域内住院率分别保持在85%、95%左右,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这样一个目标。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谢谢主持人,请问罗湖区是如何落实健康优先战略,在促进社会共治、实现基层健康治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实施健康罗湖行动计划,做好医防融合以及医教、医养结合,努力管好居民一生的健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建设健康社区。我们牵头成立了109个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投入专项资金在社区建设健康自测小屋、网格化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街道社康中心挂牌街道疾控中心,打造一支居民健康促进员队伍,加大健康宣教力度,2023年罗湖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50.9%。

      二是开展医防融合。我们市区联动,组建医防融合小组在社康机构培训、带教、坐诊等,提高社康机构防病能力。支持集团建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网络,重点癌症早诊率达65%以上。成立罗湖家庭医生呼叫中心,对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进行全流程、全天候管理,为居民制定“健康账单”,提供“健康宝典”服务。

      三是开展医教结合。我们强化教卫联动,推动社康进校园、学生体检进社康,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开展健康少年行动计划,为在校学生提供肥胖、近视、心理等健康干预和管理,2022年罗湖区监测点学校学生近视率同比下降6.3%。

      四是优化医养结合。我们推动卫健与民政联动,探索将老年病医院和社康建进养老机构,实现家庭病床与居家养老床位“两床合一”,为辖区有需求的老人免费安装防跌倒扶手。探索建设智慧家庭病床,实时监测患者健康状况,提供远程诊疗、在线咨询等服务。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南方周末记者:

      谢谢发言人,深圳是如何落实以社康中心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的?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

      谢谢您的提问。深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也在逐步增强,我们建成“15分钟社康圈”,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39.3%,84.7%高血压、76.9%糖尿病患者在社康机构就诊。

      我们通过“一张蓝图”有序规划。自“十四五”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着力补齐原特区外医疗资源短板,布局肿瘤、心血管、康复、精神、神经等专科资源。组建21家基层医疗集团,将所有社康机构交由区属综合医院来举办和管理,区属医院与所属社康机构形成人财物、绩效分配“一家人”,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一张网”,实现社康机构网格化布局、规范化管理、便民化服务。“十四五”以来,整个深圳新增了社康机构195家,达到970家,实现了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最少有一家社康机构。

      我们也通过“一套机制”来夯实基层。市人大常委会将社康服务扩容提质作为“1号提案”,由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牵头办理。对符合条件到社康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财政方面按学历给一次性生活补助,全市每万人全科医生就达到5.2名。社康机构价格标准比二、三级医院分别下调15%、20%,而医保报销比例比二、三级医院高10%、20%。全市有1100余万参保人绑定在基层医疗集团来首诊,医保按照每家集团绑定的参保人数量来核定门诊统筹费用,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这样来比较好地引导健康管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如果签约家庭医生,还可以享受报销90%的医保用药优惠。谢谢!

      

      中国网记者:

      谢谢发言人,作为人口超2000万超大型城市,广州如何统筹辖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谢谢!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从老百姓最关心的“看好病”和“就近看病”两方面入手,构建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市域内住院率稳定在99%以上。

      一方面,构建功能互补、资源联动、体系互通的发展格局。明确三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辖区内的省部级高水平医院承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职能,市级医院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路子,区属医院承担群众日常诊疗服务。全市共组建了18个城市医疗集团,覆盖所有11个区,包括增城、从化等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区域,通过紧密协作机制,让市、区两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19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另一方面,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服务网络。首先是稳定基层的医疗人才队伍,市区统筹为基层大幅增编,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财政补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改革,202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较2021年增加12.73%。其次是提升服务质量,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项目增加到195项。第三是推动资源下沉,城市医疗集团内二级以上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开放30%的门诊号源,推动落实门诊、检查、住院等“三优先”服务机制。谢谢!

      

      健康报记者:

      请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探索?有那些经验做法可分享?谢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

      谢谢您的提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深港医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深化医改的“试验田”,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持续探索具有深港融合特色、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路径。

      一是公平公益办医。首先,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保障医院公益性。第二,设立“病人紧急援助基金”,多渠道筹资,用于资助医院困难病人。第三,设置全科门诊,推行“先全科、后专科”的院内分级诊疗体系。第四,实行打包收费,建立自我控费机制,比如住院基础诊疗服务费实行定额收费,包含诊查费、护理费、注射费、吸氧费、换药费、雾化费等六大类75个诊疗项目。2023年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超过37%。

      二是专业循证行医。医务人员以固定薪酬为主,实现安心、放心执业;对收受红包、回扣等行为“零容忍”,坚持循证医学,做到合理诊疗。2023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4.5%,药占比下降到19.0%。

      三是促进医患互信。提供专家领导下的团队诊疗服务,患者按科室挂号,由科室根据病情需要安排合适的医生提供诊疗服务。设置病人关系科,制定《病人约章》,对医闹、医暴“零容忍”,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为所有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充分保障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合法权益。谢谢!

      

      深圳商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想提的问题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和常见病治疗和管理已经下沉到社康机构,社康机构用药的科学性和便利可及都受到大家关注,我想问一下罗湖区社康机构是如何保障居民用药需求?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率先建立医院集团总药师制度,通过整合资源成立“药学中心”,实现药品联动管理,重心下沉。具体是四个统一、一个开设:

      一是统一药师队伍。集团总药师参与临床科室查房、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等工作,专科临床药师“共享、共用”。

      二是统一药品目录。统一集团医院社康之间用药目录,品规数1977种,每年进行调整,使居民在社康能享受到和三甲医院相同的用药服务。

      三是统一药品采购储备。各社康机构通过预约取药、库存储备调剂、个性化药品采购,实现集团目录内药品相互调剂,目录外药品及时采购,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用药需求。

      四是统一指导合理用药。通过临床药师结合AI技术,实现对集团医院和社康机构处方调配前置在线审核。

      五是开设药学门诊。在辖区人口数量大的10家社康机构常设药学门诊,以临床药师为主,指导群众安全合理用药。接受药学门诊服务后的患者高血压达标率提升至92.3%,血糖达标率提升至96.3%,用药依从性比例上升25.4%。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广东电视台记者:

      想请问一下广东医疗资源十分丰富,那么接下来,请问我们如何持续提升诊疗服务质量和能力?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主要在均衡布局、建强专科、人才激励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提升诊疗服务质量和能力:

      一是均衡布局医疗资源。依托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将优质资源布局到全省,并延伸到整个湾区和华南地区。我们还建立了湾区内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粤港跨境直通救护车服务已经开通实现,全省适用“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医疗机构已经覆盖到45家。

      二是加强专科内涵建设。我们持续通过资源倾斜、设备迭代、政策集成、团队引进等方式,打造了一批技术过硬、群众认可的重点专科,比如呼吸、肾脏病、眼科、心血管、肿瘤等专科群。目前,全省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07个。

      三是激励优秀人才成长。最近几年我们实施“广东特支计划”,培养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分别一次性给予80万元和50万元的生活补助。落实“两个允许”,全省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现在已经提高到45.4%。我们鼓励人才下沉,对支边和基层专业人才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全省中高职称医护人员比例达到44.4%。谢谢大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谢谢。我们今天发布会几位嘉宾介绍了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就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召开专题的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http://wsjkw.gd.gov.cn/zwyw_gzdt/content/post_46140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