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20222024号提案的答复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2-07-02
闽卫督函〔2022〕154号
答复类别:B类
彭军、郑慧玫、杨琳、何国辉、刘献祥委员:
《关于加强我省优质中药品牌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建议》(2022202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
近年来,省卫健委扎实履行相关职责,积极推动我省优质中药品牌保护利用和发展。
(一)推动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先后推动出台了《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福建省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措施》《福建省“十四五”中医药健康发展规划》等文件,推动创新支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漳州片仔癀、厦门中药厂、同溢堂等企业,做大做强“片仔癀”“八宝丹”“益安宁丸”“复方太子参颗粒”“痛血康胶囊”等传统名优中成药品种;促进道地中药材质量提升,重点培育和发展道地药材优良品种,推广“福九味”等闽产中药材。
2022年5月27日,《福建省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将于2022年10月22日起实施。《条例》中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编制中药保护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中药产业扶持政策,加强闽产道地中药材保护和品牌保护,培育闽产中药品牌等方面的职责。
(二)推进科研创新取得新成效。完成多种福建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评价、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饮片生产质量标准及制剂开发研究。形成泽泻等38种闽产道地中药材DNA指纹图谱库;建立20多种福建道地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和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3个中药品种标准化研究课题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已通过国家阶段评估。开展片仔癀、八宝丹、新癀片、藿香正气胶囊、牛黄解毒片、五子衍宗丸、冠心苏合丸、安宫牛黄丸、灵源万应茶等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支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开展临床疗效独特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配制研究,鼓励建设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委托加工平台。会同药监部门联合开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试点,在福州及平潭地区试点调剂使用59个中药制剂品种;南平新遴选15个中药院内制剂,在当地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调剂使用试点。
2021年以来,我省启动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质量保障项目建设,旨在发挥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解决道地药材盲目扩繁和引种栽培、品质退化、生产专业化不足等问题,促进道地药材质量提升。目前已建设莲子良种繁育基地30亩,莲子生态种植可溯源基地100亩,推广种植300亩,培育灵芝优良品种“武芝2号”菌包30万袋,推广种植513亩;中药追溯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和中药饮片质量全程追溯服务平台投入使用。
(三)开展优质中药品牌文化宣传。将道地中药材、闽产优质中药材、中成药做为中医药文化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编印《中医药文化教育(小学读本)》相关读本书籍,在23所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教育,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系列活动等方式,推进优质中药品牌文化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加深群众对我省优质中药品牌的认识。
(四)定向培养中医药人才。省卫健委牵头,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福建省2021-2023年定向培养本科层次、高职高专层次中医医学人才工作的通知》,逐步补齐我省中医药人才短板。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宣传贯彻落实《福建省中医药条例》,按照《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福建省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福建省“十四五”中医药健康发展规划》要求,持续加强我省优质中药品牌保护利用和发展,促进中药产业高水平发展。
(一)落实中药高质量科研创新。力争建设1个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助推优质中药品牌科研开发。加强中医药科学院、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重点研究室等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实施产学研医联合攻关。建设1个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挖掘闽台中药特色资源,深入开展与我省漳州“片仔癀”、厦门“八宝丹”、惠安“归真堂熊胆粉”产学研合作。对已立项的2021-2024年省中医药科研课题加强过程管理,推进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院内制剂等开展的中药新药研发。
(二)助推动中药产业链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福九味”闽产道地药材优良品种,完善中药材、中药饮片省级标准,建立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在省内优先支持具有全过程追溯体系的中药饮片及道地主产区重点中药材品种产业化和临床运用。持续实施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质量保障项目,实现道地闽产中药材“福九味”品种及栀子、泽泻等生态种植。争取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中药材农业产值达到80亿元,实现“一地一品牌,多地出成果”,做大做强我省优质中药品牌。利用各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企业、中医医疗机构、中华老字号名店等资源,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基地,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三)推动中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我省中药产业人才培养供给能力。开展“中医药文化进中学校园”活动,培养中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兴趣。推动省(部)局共建福建中医药大学,开展定向委培中医医学生。科学整合中医药教育资源,完善院校培养、上岗培训、技术鉴定等方面政策举措。选择基础好的医疗、科研机构、生产企业作为试点,建立职业培训考核体系,满足中医药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四)促进多渠道文化宣传。结合实施《福建省中医药条例》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各类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资源、平台、基地,采取展览、讲座、义诊、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以我省优质中药品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录制系列纪录片、宣传片、视频节目等,编写出版相关书籍、读本,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我省优质中药的重要价值,传播中医药健康知识,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黄如欣
联 系 人:陈晓芩
联系电话:0591-87859750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6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fgwj/zxwj/202206/t20220628_594071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