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泰峰《求是》刊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作者:佚名 来源: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4-09-05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石泰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高度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显著优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这一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巨大优越性,深刻揭示了这一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一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崭新境界。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内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不断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的理论升华和智慧结晶,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势的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6月25日发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这部白皮书全面回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程,介绍了这一制度的鲜明特色,总结了长期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成功经验。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央统战部供图
二是指明了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的前进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党的基本方略,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制度机制,巩固政治共识,激发制度效能,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更加成熟定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文化渊源、特色优势和价值功能等,明确了自信自立、务实有效、规范有序、生动活泼的目标要求,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始终坚守合作初心、携手同行提供了根本遵循。三是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世界政党制度具有多样性,没有也不可能有普遍适用于各国的政党制度。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本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和具体实际决定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经过反复比较、长期探索、实践检验的,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确立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既是对世界政党制度模式的创新发展,也是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为以下方面。一是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强调这一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政党政治发展历史,着眼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趋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的全新理论概括,阐明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实践和文化渊源,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二是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特征,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政治基础,要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政策举措,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更加规范有序、生动活泼;强调要加强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强调中共各级党委要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提供支持,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主动接受、真心欢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特征,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原则。三是明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这些重要论述,科学把握加强党的领导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制度载体的作用。四是明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剖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之利和旧式政党制度之弊,指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五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今天我们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强化政治引领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牢政治方向,筑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基础。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坚持的政治共识和价值追求,引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
三、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引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展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论述,首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是在政治上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党对多党合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把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多党合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讨论协商,增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认同,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二是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职尽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要提高政党协商质量,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增强协商意识,真诚务实开展协商,完善知情明政机制,健全协商反馈机制,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党协商提供保障。要健全议政建言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完善集智聚力、激励考评、建言献策专报等机制,更好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要有序开展民主监督,健全会议监督、完善书面监督、推进专项监督、开展检查监督、做好特约监督,鼓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讲真话、建诤言。要拓展发挥优势作用的平台载体,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协助做好凝聚共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工作。要支持参加政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参与专题调研、协商议政、视察考察,以及提交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参加政协对外宣传和交往活动。2024年4月29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经过扩容升级之后,正式向公众开放。该馆全面展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光辉历程和中国民主党派光荣历史。图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展厅。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摄
三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能力水平。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巩固拓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成果,深化自我教育,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传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要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要加强组织建设,推动民主党派坚持质量优先,保持界别特色,优化内部结构,严把成员入口关,规范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管理。要加强作风建设,推动民主党派加强纪律约束、改进自身作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无党派人士的思想引导和政治引领,支持无党派人士将个体优势和群体智慧结合起来,更好发挥作用。四是加快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不断增强多党合作制度自信。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把文化基因、历史渊源、价值功能、特色优势总结好提炼好概括好,讲清道理、讲明学理、讲透哲理,展现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力量。要加快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和叙事体系,改进叙事方式,创新宣传手段,拓展宣介渠道,提升传播效果,讲好多党合作故事。要统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多方位宣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作用,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原文链接:http://wsjk.tj.gov.cn/ZTZL1/ZTZL750/txjmgqx/202409/t20240902_67156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