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小记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4-11-18
2024年4月10日,我们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赴朱巴县杰贝尔乡(Jebel payam)举行大型义诊活动,义诊地位于朱巴市郊区西南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疟疾、伤寒等传染性疾病高发,当地没有专业医疗机构,民众看病就医非常困难。医疗队接到杰贝尔乡的请求信后,在中国驻南苏丹使馆的指导及联络下,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一大早,除厨师外所有医疗队员出发,驱车近1小时,到达地处偏远郊区的杰贝尔乡。义诊具体地点设在纳吉图恩村,由于当地大部分群众包括村长不会说英语,主要说阿拉伯语和本地方言,当地安排了数名本土懂英文的青年翻译支持义诊活动。
由于工作原因,我陪随行的几名记者先行到达义诊地,映入眼帘的就是当地一大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很多都没穿鞋,光着脚在沙土地无拘无束地玩耍追逐,还有几个男孩骑着我国生产的老式二八大杠,凑过去一看果真是上海凤凰牌。广场上看到仅有的体育用品——篮球框竟然没有篮板,看到我们到来后孩子们的眼神透露出惊喜和渴望,可能是物质极度匮乏让他们对落后条件的改善多了期待,男孩子希望中国使者给他捐赠一个足球,哪怕是二手旧的都会受欢迎!我主动来到孩子们的中间一起做游戏、教中文,听到孩子们跟我整齐划一学习怎么说你好、上午好、下午好等中文时,那一刻我真正成为了一名传递友情和文化的白衣使者,感谢新华社记者为这一难忘时刻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全体队员到达后,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也纷纷驻足跟他们合影玩耍!在同当地工作人员接洽和进行物资捐赠后,医疗队员在村庄中心的广场分设内科+感染病诊区、外科+皮肤科诊区、妇产科+儿科等3个诊区,村委会工作人员协助组织病人、维持秩序,前来就诊问询的病人络绎不绝,各诊区均被围得水泄不通,很多队员在看病期间甚至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
义诊期间我们也遇到小插曲,我们队的中巴车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走错路线,在掉头时前胎扎到尖锐物体爆胎,车子抛锚了,后来我们的司机Trevor启用临时方案,把前后胎互换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为了车子安全行驶考虑,活动结束后必须要换轮胎,回来他就忙前忙后到汽车修理铺处理轮胎,等到完工把车开回来后,我看他挺辛苦就递他一瓶矿泉水解渴,他说team leader,I am too tired(队长,我今天太累了),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英语顺口溜,开玩笑说our driver is awfully tired of changing the tire today(我们的司机今天因为换胎而累趴下)。
这次外出义诊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获取了精神的成长和心灵的触动。非洲儿童们的勇气和生命力令我敬佩不已,很多都是一家人里大的学龄儿童帮家长带着幼儿弟弟或妹妹。尽管他们面临着诸多生活上的困境,居住条件欠佳,难以喝到清洁用水,缺乏食物要经常忍受饥饿,医疗资源匮乏无处就医,但他们的眼中仍然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援非医疗援助工作的深远意义。中国医疗队的到来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来自东方大国的关爱,带去了希望。当我看到那些因病痛折磨而来就诊的当地民众,在得到治疗和拿到赠予的药物后,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深感自己和同伴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次义诊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对外医疗援助不光是一项技术工作,也增进了双方文化的交融。虽然第一次踏进非洲,我遇到了许多热情好客、友善纯朴的当地人,像北京大院的保洁、新驻地的保安......他们的语言表达、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虽然与我们截然不同,但这并没有影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更加了解了南苏丹的文化和历史,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在过去的援助工作中,虽然大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中国医疗团队通过卓越的专业素养与紧密的协作能力逐一解决了各方面的难题!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援外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是多么艰巨,国虽有界,医者无疆,我将恪守职业道德,提供医疗援助,撒播爱之火种,传递心之友谊,继续为援外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第十一批援南苏丹医疗队 陈思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ztzl/wsyw/ywyd/574348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